石老伯近日觉察到了牙齿的诸多不适——刷牙之后出血、“牙缝”越来越宽、进食后容易食物嵌塞、牙齿松动、咬物无力……不得已来了口腔科门诊咨询,可是当医生为石老伯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后,石老头却又顾虑重重:“朋友说洗牙之后牙缝会变大的,牙齿也会松动。” 牙缝真是这样变大的吗?非也!那究竟是哪些原因让我们的“牙缝”越来越大呢?
牙缝大通常由疾病所致。牙缝越来越大,往往由炎症、咬合损伤、全身疾病这三类原因导致。
大部分患者口中的“牙缝”,其实是由已经存在的牙周组织炎症造成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暴露的牙根分叉之间形成了大缝隙(即“黑三角”)。这些“牙缝”又导致患者在日常进食之后容易造成食物嵌塞,在患者使用了不恰当的剔牙方法之后或者养成不良的咬合习惯后又进一步加重了牙周组织的炎症,使得“牙缝”越来越大。而牙周病治疗的基本目的就是清除炎症,去除致使牙槽骨吸收的不良刺激物。
咬合创伤是由于咬合关系不正常或咬合力量不协调引起咀嚼肌系统功能的损伤。咬合创伤是牙周病发病的促进因素,会加速牙周炎的破坏进程,对牙周组织的修复也有负面影响。因此,牙周炎的治疗就要尽可能消除造成创伤性咬合的原因,促进牙周组织的恢复。
牙槽骨的吸收和全身疾病也有关联。骨组织量的生理平衡是由局部和全身因素共同调节的,当机体存在全身骨吸收趋势时,牙槽骨丧失情况将加重。围绝经期妇女的骨质疏松、老龄、吸烟、疾病及影响创面愈合的药物等,都将使牙周炎和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的骨量丧失的危险进一步加剧;全身骨骼代谢紊乱,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白血病和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等,均会引发牙槽骨骨量丢失。
患者在发觉自己存在牙缝变大、刷牙出血、牙齿松动等情况后,要及时到牙周专科医生处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牙周疾病情况,为患者制订符合其病情的牙周病序列治疗方案,开展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咬合调整、牙体牙髓疾病的治疗、根据病情配合药物治疗等。在基础治疗后,根据患者牙周改善状况进行评估,看是否还需进一步开展牙周手术治疗或者进入牙周病治疗的维护期。医生进行牙周病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致病因素,将牙周的炎症减轻到最低程度,有助于牙周组织包括骨组织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