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光性眼炎”?
“我明明没有看紫外灯啊,怎么眼睛也受伤了?”很多患者都有像小丹这样的疑问。
张玲解释,紫外线可以通过墙壁等物品的反射入眼,因此即使没有直视紫外线灯的灯源,在开着紫外线灯的房间待久了,同样有可能受到伤害。
操作不当易伤身
使用时要注意这几点
张玲指出,紫外线灯利用汞灯发出的紫外线来实现杀菌消毒功能,它放射的紫外线能量较大,如果没有防护措施,极易灼伤眼睛或皮肤。另外,紫外线消毒常会产生臭氧,如果不及时通风,可能刺激人的呼吸道。
因此,张玲提醒,在家庭中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弄清照射时间、有效距离等重点,并且做好提示。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操作紫外线消毒灯时,建议佩戴防护眼镜或者墨镜,同时避免直视光源;
2.在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时,要关闭窗户,人、动物及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都应离开使用房间,避免留在紫外线照射的区域;
3.消毒时间在30分钟至1个小时为宜;
4.消毒后要先确认紫外线消毒灯是否已经关闭,然后开窗通风30分钟后再进入房间;
5.如果不慎被紫外线消毒灯照射后出现眼睛、身体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紫外灯使用有讲究
2022年11月2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处置”。发布会期间,有一位记者问了一个关于紫外线和红外线消毒的问题。
对此,疾控中心的专家做出了明确回答,大意就是,常见的紫外灯消毒通常要半小时,时间太短恐难以起到消毒作用。而红外线消毒则主要用在耐热的餐具消毒上。
紫外线杀菌灯为何能杀菌?
根据紫外辐射对生物作用的生物效应,将紫外光谱分为多个区域:CIE定义UV-A是波长范围在315nm~400 nm之间的辐射,UV-B是波长范围在280nm~315 nm之间的辐射,UV-C的波长范围为100nm~280 nm。紫外光谱中UV-C部分的能量最高,杀菌消毒最有效,最常使用UV-C来杀菌消毒,因此UV-C又被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
▲紫外光光谱图
当紫外线照射到微生物时,便发生能量的传递和积累,这对细菌、病毒的去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能使细菌、病毒丧失生存力及繁殖力,进而消灭细菌、病毒,达到消毒杀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毫无夸张地称紫外线为“天然的杀菌剂”。
0.3秒灭菌可能吗?
用普通的灭菌紫外灯要半小时的话,那功率可能需要达到几千甚至上万倍才能“秒杀”细菌,这样强的紫外线如果操作不小心,照到了家人,就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紫外消毒设备也有民用、医用等区别(使用难度和功率、效率不同),而且它们都有功率规定,要能确保即使人短时间内不小心暴露在紫外线中,也不会受到严重伤害。这样,虽然消毒可能要多花点时间,但不容易造成意外。
紫外线杀菌灯的风险?
根据紫外辐射对生物作用的生物效应,将紫外光谱分为多个区域:紫外光谱中UV-C部分的能量最高,杀菌消毒最有效,最常使用UV-C来杀菌消毒,因此UV-C又被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UV-C主要来自于人工光源,其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辐射和臭氧。
——UV-C辐射:
如果人类的眼睛暴露在UV-C中,会导致光性角膜炎,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症状,感觉就像沙子擦到眼睛上。如果人类的皮肤暴露在高强度的UV-C下时,会出现红斑(类似于晒伤的皮肤发红),损伤人体免疫系统,并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臭氧(O3):
波长低于240nm的UV-C会产生臭氧,从而导致人体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如何发挥紫外线杀菌灯的最大功效?
在家庭中使用紫外线杀菌灯时,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明确使用条件,了解注意事项,并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要想保证紫外线杀菌灯能起到杀菌消毒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保持环境的干燥、清洁,尽可能减少灰尘和水汽。湿度过高的梅雨天或是室内灰尘、粉尘过多,都会让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大打折扣。
②保证足够的辐照强度。紫外线灯的适宜使用距离是1米~2米,被消毒物体距离灯管越近,消毒效果越强。距离是决定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过远的距离会使消毒效果变差甚至无效。
③保证足够的照射时间。在消毒照射时间方面,一般消毒照射时间不小于30分钟,建议10~15平方米的房间进行空气消毒时间为40分钟。
来源:以上内容来自网络,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