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 > 新闻中心 > 内容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发布 第五期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

发布日期:2022-08-22 来源: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

分享到:

科学传播发展指数Science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Index是国内首个衡量区域科普事业发展状况的指数工具。近日,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发布第期《全国各省(市)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本期报告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量化计算分析,从科普场地、科普人员、科普活动、科普经费科普传媒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地区科学传播发展水平。本期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指数测评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市和天津省保持全国前三位置,与去年一致。吉林省、西藏自治区相比去年科普事业发展进步明显,指数排名分别提升12个名次10个名次

全国各省(市)2019-2020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排名对比(港澳台地区除外)

 


若剔除各地区部委数据,指数排名前
5名的地区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
广东和吉林省。 

全国各省(市)指数值构成情况(港澳台地区除外)

指数地图显示,除北京市、上海市外,指数值排在靠前位置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沿海地区,而西北、东北地区科普事业水平有待提高。如贵州省指数值不足30,可提升空间较大


2020年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指数地图

 

 

本期指数分析结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全国科普人才团队素质持续增加2020年,全国高素质科普人员占比总体呈增长态势。科普专职人员与科普兼职人员中,高学历科普专职人员占比较2019年增长1.84%。高学历科普兼职人员占比较2019年增长0.92%。这一结果反映出各省(市)科普人才团队素质呈持续上升态势。

2、全国科普总投入持续增加2020年,全国科普场馆与科普经费保持上升。全国各省(市)科技馆数量上升7.5%,建筑面积上升8.9%,展厅面积上升7.2%,均连续四年正增长。全国科普筹集经费171.7亿元,较2017年上升7%,全国科普使用经费171.9亿元,较2017年上升6.5%。出现经费筹集小于使用的原因在于,部分单位将过往年份结余经费用于后续年份科普工作当中,由此产生了筹集小于使用这一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科普宣传的投入始终处于增长态势。

3、全国科普活动成效显著上升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许多科普讲座、科普展览无法在线下进行,转而以线上形式展开。有鉴于此,今年的科普活动参与人数激增,2020年全年九项科普活动参与人次为27.3亿人,较2019年提升138.3%。借助于线上科普传媒平台等,科普活动受众大幅增加,科普活动成效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本期指数分析结果也发现一些问题,如

1、全国各地科学传播发展程度不平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解释,我国通过相关政策,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四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2020年全国各省(市)科普指数整体呈东部高,中西部低的态势。东部10个省(市)科普指数值之和为2012.27,去除北京直辖市、上海直辖市与天津直辖市外,其余七省指数均值为64.46。东北3个省科普指数值之和167.88,三省指数均值为55.96。中部6个省(市)科普指数值之和为339.49,六省指数均值为56.58。西部12个省(市)科普指数值之和为580.35,去除重庆直辖市外其他十一省指数均值为46.77

    此外,通过散点图展示,可以发现全国各省GDP与科普指数值有较明显相关性。

2、农村科普支持强度仍需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城市户口90220万人,农村户口50992万人,农村户口占比36.1%。相较于此,全国科普人员中农村科普人员占比仅28.03%。另一方面,农村科普活动场地为196922个,城市科普专用活动室为49812个,农村占比79.02%。农村科普活动场地表现出“地多人少”的态势。此外,2020年,北京市与上海市国际交流参与人次占比达96%,呈现出国际交流主要还是集中于大城市。

3、传统科普传播方式受新媒体冲击明显。总体看,从2017年至2020年,城市与农村的科普场地呈减少态势,科普宣传专用车辆与科普画廊等也在逐年减少。而科技馆与博物馆等专业科普场馆参观人次呈上升态势,这充分反映出线下公众更有意愿前往专业科普场馆进行参观。与科普场馆类似,2017-2020年传统科普传媒相关数据整体呈下降态势。除去科技科普期刊外,图书、光盘、录音录像带、科技类报纸等均呈下降态势。而电视科普、广播科普、网络科普栏目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均呈爆发式上升,2020年较2017年上升79.1%。此外,各科普场馆的科普活动正逐步增加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应对疫情环境下的全新科普环境。

 

因此,课题组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科普宣传内容专业化、科普宣传形式多元化。一方面,科普宣传可以通过对自身科普内容进行细化分类,以挖掘出更多科普宣传内容。另一方面,科普宣传可以面对不同人群,针对性的调整科普宣传内容,可以通过调整传播渠道来确定受众人群构成。此外,科普宣传可以通过文章、漫画、音乐、短剧等多种方式,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多个融媒体平台进行科普宣传推广。

2、结合新媒体的科普传播方式,加大对新媒体的支持力度。新媒体在科普宣传方面,具备传播范围广、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交互性强等优点,在各方面都符合科普宣传的需要。此外,新媒体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进步,潜力巨大。因此,各省(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大新媒体方向的投资、深入研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差异、注重各种渠道在科普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等方式,突出自身科普宣传内容特色,打造优秀且高质量的新媒体科普品牌项目。

 

《全国各省(市)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的发布,标志着全国科学传播发展水平数字化评价体系保持平稳运行。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指数计算与监测,保证相关部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地方科普工作的成效与短板,为探索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制定科普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